科學研究表明,人類活動80%以上的因素與空間位置有關,地圖是空間地理信息最直觀的表達方式。紙張的出現讓地圖有了成熟而固定的載體,由于其價格便宜、便于攜帶和保存,而且幅面大、繪制方便又可以表達豐富的信息,使得紙質地圖作為地圖的主要形式,持續了近兩千年。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,推動了數字地圖的出現。進入21世紀以來,個人數字終端不斷普及,數字地圖已成為廣大民眾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。相比傳統紙質地圖,數字地圖信息量大幾千倍甚至幾萬倍,地圖沒有幅面限制,信息可靠性高,更新速度快,攜帶方便,而且擁有導航系統,其優勢非常明顯。 個人數字地圖的普及,使市場對傳統紙質地圖的需求量越來越小。傳統紙質地圖會被淘汰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正如有了打火機,火柴依舊繼續存在一樣。那么,傳統紙質地圖應如何發展? ![]() 在現代地圖印刷技術出現以前,幾乎每一份手繪地圖都是不一樣的。地圖印刷技術成熟后,幾乎所有地圖都采用批量印刷的方式,地圖的獨特性大大降低。此外,數字地圖普及后,無論是平面地圖還是三維地圖,其信息表達過多追求真實性和準確性,表達方式千篇一律,基本上沒有自身的特點。而紙質地圖的表達方式卻更加豐富,在知識、色彩和地物表現等方面遠遠高于數字地圖。這類地圖不但讓讀者更加樂于接受,還可以作為文化品和藝術品收藏。 因此,紙質地圖的創作不應局限于準確性和科學性,應大膽轉變思路、著力創新,發揮更多想象力,使地圖的內容與藝術性互相結合,突出地圖的獨特個性,吸引更多的讀者,也為自身發展贏得更大空間。 |